中国古代纺织科技-纺织原料-捣练脱胶

 直接从麻类植物中提取的纤维,除纤维素外,还含有各种酸性的植物胶质及色素。上述原料需要经过脱胶工序,去除胶质,松散纤维,然后才能够进行各种纺织操作。同样,缫丝后抽取出的蚕丝中也含有多种由氨基酸组成的丝胶,称为生丝。生丝柔软滑爽,富于光泽,可以直接用于纺织。但有时人们也需要对生丝进行脱胶,这样形成的原料称为熟丝。

中国古代纤维脱胶技术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。最早人们采用自然沤渍的方法进行脱胶,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水的溶解性,水质、水温和沤渍时间对脱胶的效果影响很大。自然沤渍法操作简便,成本低廉,至今在一些偏僻乡村仍在使用。但这种方法效率较低,所需时间长,而且脱胶效果有时也并不理想。因此,沤渍法逐渐被煮练法取代。煮练法是将原料放入石灰、草木灰等碱液中,通过加热去除胶质,实际上是一种化学脱胶法。因为胶质多为酸性物质,通过与碱液的化学反应,能够起到更好的脱胶效果。加热还能加快反应速度,缩短脱胶所需的时间。古人在进行脱胶操作时,还用木杵不断敲击原料,使之松散以增加接触反应面积,这一工序称为捣练。唐代画家张萱(生卒年不详)的作品《捣练图卷》描绘的就是唐代妇女进行捣练操作的情景。

©中国数字图书馆 网络转载

NEWS

新闻中心